比特币本身并非 “采用” 传统意义上的 “油”(如石油、柴油等化石燃料)作为直接动力,但在其核心的 “挖矿” 过程中,电力消耗背后的能源构成可能涉及燃油发电,二者的关联需从挖矿能源来源与消耗逻辑展开分析,而非比特币技术本身依赖 “油”。
首先需明确: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,其 “挖矿” 本质是通过专用计算机(ASIC 矿机)进行哈希运算以验证交易、生成区块的过程,核心消耗的是电力,而非直接燃烧 “油”。但电力的生产方式多样,其中化石燃料发电(包括燃油发电、燃煤发电、燃气发电等)是全球电力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,这使得比特币挖矿与 “油” 产生间接关联 —— 若矿场使用的电力部分来自燃油发电站,那么比特币挖矿便间接 “依赖” 了 “油” 这一能源载体。
从全球比特币挖矿的能源结构来看,燃油发电并非主流,但在特定场景下占据一定比例。根据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(CCAF)数据,2024 年全球比特币挖矿能源中,可再生能源(水电、风电、太阳能等)占比约 52%,其余为化石燃料发电,其中燃煤发电占比最高,燃油发电(包括汽油、柴油发电)占比不足 10%。燃油发电通常用于两种场景:一是偏远地区的小型矿场,因无法接入稳定电网,需通过柴油发电机临时供电;二是能源价格波动剧烈时,部分矿场会短期使用燃油发电补充电力,以维持矿机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。例如,2022 年欧洲能源危机期间,部分依赖天然气发电的矿场因气价暴涨,短暂改用柴油发电机供电,导致短期内比特币挖矿与 “油” 的关联度上升。

但需注意:燃油发电在比特币挖矿能源中占比低,且存在明显劣势,这限制了其与比特币的深度关联。一方面,燃油发电成本远高于水电、燃煤发电 —— 以柴油为例,每千瓦时发电成本约 0.8-1.2 元,而水电成本仅 0.2-0.3 元,从经济性角度,矿场更倾向于选择低价稳定的能源;另一方面,燃油发电的碳排放强度较高(每千瓦时排放约 0.6-0.8 千克二氧化碳),与全球推动的 “碳中和” 趋势相悖,部分国家已出台政策限制高耗能、高排放的挖矿活动,进一步压缩了燃油发电在挖矿能源中的空间。
此外,市场对 “比特币与油关联” 的关注,还与 “能源消耗争议” 密切相关。尽管燃油并非主要能源,但比特币挖矿整体高耗电特性(2024 年全球年耗电量约 140 太瓦时)使其始终面临 “能源浪费” 的质疑,而燃油发电作为高碳能源,一旦与比特币挂钩,会加剧这一争议。不过,随着挖矿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倾斜,以及矿场选址向水电资源丰富地区(如中国四川、美国华盛顿州)集中,比特币与 “油” 的间接关联正逐步减弱,能源结构也在向低碳化转型。
综上,比特币不直接 “采用”“油”,但挖矿电力来源可能间接涉及燃油发电,二者是 “电力生产方式与能源消耗” 的间接关联,而非技术层面的依赖。随着可再生能源在挖矿中的普及,这种与 “油” 的关联将进一步降低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