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的产出并非集中在某个固定时间点,而是遵循底层算法设计的 “持续释放 + 周期性减半” 模式 —— 自 2009 年创世区块诞生首次产出比特币以来,新币通过矿工挖矿逐步释放,且每 4 年经历一次 “区块奖励减半”,直至 2140 年全部 2100 万枚比特币开采完毕,整个产出周期贯穿比特币网络的生命周期。
比特币首次产出的关键节点,是 2009 年 1 月 3 日的 “创世区块” 诞生。这一天,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台小型服务器上,成功挖出比特币网络的第一个区块(即 “创世区块”),并获得系统奖励的 50 枚比特币,这是全球第一批被产出的比特币。创世区块的诞生不仅标志着比特币网络正式启动,也奠定了新币产出的基础规则:此后,矿工每成功打包一个新区块,就能获得固定数量的比特币奖励,最初奖励设定为 50 枚,这一规则持续了 8 年(2009-2012 年),期间共产出约 1050 万枚比特币(占总量的 50%)。
比特币产出的核心规律,是每 4 年一次的 “区块奖励减半” 机制,这直接决定了不同阶段的产出速度。减半机制的设计初衷是控制比特币供给节奏,避免超发贬值,其规则是:每挖出 21 万个区块(按平均 10 分钟挖一个区块计算,约 4 年),区块奖励就减少一半。第一次减半发生在 2012 年 11 月 28 日,区块奖励从 50 枚降至 25 枚,此后 4 年(2012-2016 年)共产出约 525 万枚比特币;第二次减半在 2016 年 7 月 9 日,奖励从 25 枚降至 12.5 枚,2016-2020 年产出约 262.5 万枚;第三次减半于 2020 年 5 月 11 日实施,奖励降至 6.25 枚,2020-2024 年产出约 131.25 万枚;第四次减半在 2024 年 4 月 20 日完成,奖励进一步降至 3.125 枚,预计 2024-2028 年将产出约 65.625 万枚。随着减半次数增加,新币产出速度持续放缓,产出难度则不断提升 ——2024 年第四次减半后,全网算力已突破 500 艾赫兹(EH/s),是 2009 年创世初期的数万亿倍,矿工需投入更先进的 ASIC 矿机才能获得稳定产出。

比特币产出的终点已明确,预计 2140 年完成全部 2100 万枚的产出。按照每 4 年减半的规律推算,当区块奖励降至 0.00000001 枚(比特币的最小单位 “1 聪”)时,奖励将不再继续减少,此时新币产出基本停滞,整个过程预计在 2140 年左右完成。值得注意的是,比特币产出并非 “挖完即止”:即便 2100 万枚全部产出,矿工仍能通过收取 “交易手续费” 获得收益,这一设计确保了比特币网络在无新币奖励后,仍有矿工维护网络安全与交易验证,保障网络持续运行。
从实际产出情况来看,截至 2025 年,比特币已产出约 1950 万枚,剩余未产出数量不足 5%,且随着挖矿难度递增,剩余比特币的产出周期将不断延长。例如,2024 年第四次减半后,每天仅能产出约 900 枚比特币(3.125 枚 / 区块 ×6 个区块 / 小时 ×24 小时),而 2009 年创世初期每天可产出 7200 枚(50 枚 / 区块 ×6 个区块 / 小时 ×24 小时),产出效率的巨大差异,也反映出比特币 “稀缺性” 随时间推移不断强化的趋势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