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省对数字货币(核心为数字人民币)的探索与使用,紧跟全国法定数字货币试点步伐,并非单一时间点 “突然启用”,而是经历了 “局部试点 — 范围拓展 — 场景深化” 的渐进过程,核心节点集中在 2021 年至 2025 年,目前已实现全省范围内多场景、多人群的数字货币应用覆盖,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河南省最早启动数字货币(数字人民币)试点,可追溯至2021 年 12 月。当时,郑州市入选全国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,成为河南省首个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城市,标志着河南省正式开启数字货币使用探索。试点初期,郑州主要聚焦 “零售消费” 与 “政务服务” 两大基础场景,通过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的方式吸引用户参与:2022 年 1 月,郑州市政府联合多家运营机构(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等)推出 “数字人民币新春红包” 活动,面向市民发放总额 1000 万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,用户可在指定商超、餐饮、文旅等线下商户使用,短短 3 天内参与用户超 50 万人次,核销率达 92%,成功实现数字货币在河南的首次大规模落地应用。这一阶段,河南省数字货币使用仍局限于郑州核心城区,用户以 “尝鲜体验” 为主,场景相对单一,但为后续推广奠定了基础。
2023 年是河南省数字货币使用范围快速拓展的关键一年。随着试点经验积累,河南省将数字人民币试点从郑州逐步扩展至洛阳、开封、许昌、新乡等 8 个省辖市,形成 “1+8” 试点城市群格局,使用时间也从 “阶段性活动” 转向 “常态化应用”。这一年,河南省重点推动数字货币在 “民生高频场景” 的渗透:在交通出行领域,郑州地铁、洛阳公交率先支持数字人民币购票与扫码乘车,用户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 APP 生成乘车码,即可直接刷卡进站,无需额外充值;在政务缴费领域,郑州、开封等地开通 “数字人民币缴纳社保费、医保费” 服务,市民通过政务 APP 或银行网点,可直接用数字人民币完成缴费,到账时间从传统的 1-2 天缩短至实时到账,且无任何手续费。截至 2023 年底,河南省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 15 万个,累计交易金额突破 500 亿元,用户数达 800 万,标志着数字货币在河南已从 “试点探索” 进入 “规模化使用” 阶段。

2024 年至今,河南省数字货币使用进入 “全面深化” 阶段,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场景全覆盖与人群广覆盖,不再有明确的 “新增使用时间点”,而是融入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在农村场景,河南省依托 “数字乡村” 建设,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农资采购、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:南阳、商丘等农业大市,农户可使用数字人民币购买种子、化肥,收购商通过数字人民币直接向农户支付货款,避免现金交易中的假币风险与找零麻烦;在跨境贸易领域,郑州航空港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,率先试点 “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”,当地外贸企业通过数字人民币与东盟、欧洲等地区的合作伙伴完成货款支付,结算周期从传统的 3-5 天缩短至 10 分钟内,汇率成本降低 30% 以上。此外,河南省还针对老年人、农民工等群体推出 “硬件钱包” 服务,通过卡片式、手环式硬钱包,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也能便捷使用数字货币,真正实现 “全民可享”。
截至 2025 年 10 月,河南省已建成 “省市县三级数字人民币应用体系”,覆盖零售消费、政务服务、交通出行、跨境贸易、乡村振兴等 20 余个领域,累计交易金额超 2000 亿元,商户覆盖率达 90% 以上。如今,在河南无论是省会郑州的大型商超,还是县域农村的小杂货店,无论是乘坐高铁、地铁,还是缴纳水电费、学费,都能便捷使用数字人民币,数字货币已成为河南人日常支付的重要选择之一。
综上,河南省数字货币的使用始于 2021 年 12 月郑州试点启动,历经 2023 年范围拓展、2024 年全面深化,目前已实现全省常态化应用。其推进过程并非 “一刀切” 式的统一启用,而是结合不同地区、不同场景的需求逐步落地,最终让数字货币融入民生、服务经济,成为数字河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