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及日本的数字货币,目前市场与政策层面的核心形态是数字日元(DCJPY) 及日元计价稳定币,前者是由金融机构主导推出的法定货币数字化形态,后者则是私营部门发行的价值锚定代币,两者共同构成日本数字货币的主要版图。随着日本 “无现金社会” 转型加速,这些数字货币正逐步从概念走向落地,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。
数字日元(DCJPY):银行主导的法定货币数字化,是当前日本数字货币的核心代表。由日本邮储银行联合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等机构支持的 DeCurret DCP 公司开发,DCJPY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加密货币,而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存款货币,与法定日元保持 1:1 等值挂钩,完全由实体日元储备支撑。作为日本散户存款规模最大的银行,日本邮储银行计划在 2026 财年末正式推出 DCJPY,其 1.2 亿储户可免费将账户中的日元兑换为数字日元,用于数字证券交易、公司债券购买等金融场景。
与普通加密货币不同,DCJPY 运行在许可网络中,代表用户在银行的直接存款,交易可实现即时结算 —— 这将传统金融交易的 “数日等待” 压缩至瞬间完成,尤其契合年轻群体对高效金融服务的需求。日本邮储银行在声明中强调,DCJPY 的核心价值在于 “通过区块链技术提供即时、透明的交易体验”,未来有望成为代币化资产交易的核心结算工具。
日元计价稳定币:私营部门的补充力量,是日本数字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25 年秋季,日本金融服务局计划批准首个以日元计价的稳定币,由东京金融科技公司 JPYC 发行。这类稳定币虽与 DCJPY 同样锚定日元价值,但本质存在显著差异:稳定币属于加密货币范畴,而 DCJPY 是银行存款的数字化形态,运行在封闭的许可网络中,不面向公开市场流通。

尽管定位不同,日元稳定币同样承载着推动支付创新的使命。在日本无现金支付比例已从 2010 年 13.2% 升至 2024 年 42.8% 的背景下,稳定币有望为电商、跨境贸易等场景提供更灵活的支付选择,成为 DCJPY 在零售领域的重要补充。
从犹豫到推进:日本数字货币的发展路径,折射出传统金融强国的谨慎与野心。日本早在 2016 年就联合欧洲央行开展批发型数字货币技术研发,2020 年启动零售型数字日元研究,2023 年进入试点阶段,但因多重顾虑长期未明确发行时间表。顾虑主要集中在四方面:一是高龄群体对现金的依赖度仍高,二是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数字货币系统瘫痪,三是担心引发金融挤兑冲击银行体系,四是害怕削弱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。
随着无现金化进程提速,日本的态度逐渐转向积极。日本央行明确提出,零售型数字货币将仅作为现金的辅助工具,不替代物理货币,且保留商业银行的中介角色。同时要求数字货币必须满足通用访问性、安全性、强韧性等五大特性,经充分测试后方可推广。日本央行副行长内田真一则强调,数字货币将成为未来支付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,但现金依赖短期内不会消失。
现实挑战:平衡创新与风险,是日本数字货币发展的关键命题。如何在监管与隐私保护间找到平衡点,成为各界热议的核心。日本国际大学客座研究员林雅之指出,发行数字货币需深入论证其对金融系统的影响,尤其要解决个人隐私与系统安全问题。日本央行副行长雨宫正佳则提出,需统筹考虑数字货币在零售、跨境支付中的互操作性,构建安全稳定的数字支付基础设施。
如今,日本数字货币已进入 “落地倒计时” 阶段,DCJPY 的推出与日元稳定币的获批将成为重要里程碑。这些数字货币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,更是日本维护货币地位、融入全球数字金融体系的战略布局。从 “现金为王” 到 “数字辅助”,日本正以谨慎而坚定的步伐,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数字货币发展之路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