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第三次减半是其挖矿奖励机制调整的重要事件,该过程以特定区块高度为节点 “瞬时完成”,不存在持续的 “结束” 阶段。其核心标志是 2024 年 4 月 20 日左右,当区块高度达到 840000 时,挖矿奖励从 6.25 枚比特币正式降至 3.125 枚,这一时刻即为第三次减半的 “结束点”,此后比特币网络进入新的奖励周期,直至约四年后的第四次减半。
从机制来看,比特币减半是代码预设的自动触发事件,不存在 “过程性结束”。中本聪在比特币底层代码中设定,每生成 210000 个区块后,区块奖励自动减半,这一规则无需人工干预,由全网节点共同验证执行。第一次减半发生在 2012 年 11 月(区块高度 210000,奖励从 50 枚减至 25 枚),第二次在 2016 年 7 月(区块高度 420000,奖励从 25 枚减至 12.5 枚),第三次则对应区块高度 840000。2024 年 4 月 20 日,随着第 840000 个区块被挖出(由 F2Pool 矿池完成),奖励机制瞬时切换,矿工获得的单块奖励从 6.25 枚变为 3.125 枚,整个过程在 10 分钟内完成,标志着第三次减半 “结束”,网络随即进入新的算力调整周期。
减半 “结束” 的核心影响体现在矿工收益与网络算力的再平衡。减半后,矿工单块收益直接腰斩,短期内可能导致部分低效矿机(如老旧 ASIC 矿机)因盈利困难被迫停机。数据显示,第三次减半后 1 个月内,比特币全网算力从 400EH/s 降至 350EH/s,降幅约 12.5%,印证了低效率设备的淘汰。但这种调整是暂时的 —— 随着矿机厂商推出更节能的新机型(如比特大陆 Antminer S21),以及电价较低的矿场扩大规模,算力在 3 个月后回升至 420EH/s,超过减半前水平,形成 “减半→算力短期下降→技术迭代→算力回升” 的循环,这也是比特币网络自我优化的体现。
市场对第三次减半的 “结束反应” 呈现预期提前消化与事后验证的特征。减半前 6 个月,比特币价格从 20000 美元涨至 40000 美元,涨幅达 100%,反映了市场对稀缺性提升的提前定价;减半结束后 1 个月,价格短暂回调至 36000 美元,因部分投资者 “利好出尽” 获利了结;但随后受算力回升、机构增持等因素推动,价格在减半后 3 个月突破 50000 美元,显示市场逐步认可减半后的价值支撑。这种 “预期 - 兑现 - 再验证” 的走势,与前两次减半(2012 年减半后 1 年涨超 10 倍,2016 年减半后 2 年涨超 20 倍)的规律相似,但波动幅度因市场成熟度提高而有所收敛。
第三次减半结束后,比特币的通胀率进一步下降,强化了其 “数字黄金” 属性。减半前,比特币年通胀率约 1.7%(按 6.25 枚 / 块、每日 144 块计算),低于黄金的 2% 左右;减半后,年通胀率降至 0.85%,稀缺性优势更加突出。这一变化吸引了更多寻求抗通胀资产的机构资金入场,例如减半后灰度比特币信托(GBTC)的持仓量单月增加 5000 枚,传统金融机构对比特币的配置需求明显上升。同时,减半结束也让市场焦点转向 “第四次减半”(预计 2028 年,奖励将降至 1.5625 枚),长期投资者开始根据减半周期调整持仓策略。
值得注意的是,第三次减半结束后,交易手续费在矿工收入中的占比显著提升。减半前,区块奖励占矿工总收入的 95% 以上,手续费占比不足 5%;减半后,手续费占比短期内升至 10%-15%(因价格波动引发交易活跃)。尽管这一比例仍较低,但预示着未来区块奖励归零后,手续费将成为核心收入来源的趋势。例如,2024 年 5 月(减半后 1 个月),某区块因包含大量大额交易,手续费收入达 3.125 枚比特币,与区块奖励持平,显示手续费机制已具备一定支撑能力。
减半结束后的技术生态未发生显著变化,凸显了比特币的稳定性。与以太坊 “合并” 等重大升级不同,比特币减半仅调整奖励数量,不涉及底层协议改动,因此网络运行平稳,未出现交易延迟或安全漏洞。这种 “小步微调” 的进化模式,确保了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工具的可靠性,也让市场对其长期机制产生更强信任。
综上,比特币第三次减半以 2024 年 4 月 20 日区块高度 840000 的达成为 “结束标志”,其影响主要体现在矿工生态优化、通胀率下降和市场预期再平衡。这一事件既是比特币经济模型的必然环节,也通过稀缺性强化和算力迭代,推动其向更成熟的资产形态演进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