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Web3 技术加速普及的当下,加密市场却出现了令人意外的分化现象。尽管全球加密货币用户规模持续扩大,Web3 的采用率不断创下新高,但 AI 代币的市值在过去 30 天内却大幅下跌了 29.33%,二者之间的差异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。
数据显示,AI 代币的市值已从高位跌至 267.2 亿美元。多个明星 AI 代币均遭遇重挫:Bittensor [TAO] 在过去一个月内价格下跌 29%,市值缩水 4.24%,交易量也随之下降 14%;Near Protocol [NEAR] 同期跌幅达 27.12%,市值减少 4.45%;人工智能超级 [FET] 价格下滑 25.68%,渲染 [RNDR] 更是暴跌 32.8% 。整体市场的普跌态势,清晰地反映出投资者对 AI 代币的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。
与 AI 代币的低迷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Web3 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。受去中心化技术潜力的吸引,Web3 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。据 Mordor Intelligence 预测,Web3 区块链市场规模将从 2025 年的 72.3 亿美元,增长至 2030 年的 422.9 亿美元,在新兴经济体中,对 Web3 技术的需求尤为旺盛。Triple-A 的数据也显示,2024 年全球加密货币用户数量已增长至 6.59 亿,同比增幅达 14%,加密相关资产的总市值也达到了 3.2 万亿美元 。
值得注意的是,AI 代币与英伟达股票之间的关联也出现了断裂。6 月 27 日,英伟达股价收于 155.09 美元,五天内上涨 6.66%,市值高达 3.78 万亿美元。以往,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股票上涨往往会带动 AI 代币市场情绪升温,但如今这种联动效应已不复存在。AI 代币不再跟随英伟达的上涨趋势,反而与山寨币的走势更为契合,这意味着投资者在 AI 代币的投资逻辑上正在发生深刻变化。
业内人士分析,AI 代币市值的下跌,或许是市场对前期过度炒作的修正。此前,AI 概念在加密市场备受追捧,大量资金涌入推高了 AI 代币价格,但随着市场逐渐回归理性,投资者开始更加关注项目的实际应用和价值。而 Web3 技术凭借其在金融、社交、游戏等领域的实际落地应用,赢得了市场的认可,推动了采用率的持续上升。未来,AI 代币与 Web3 市场将如何发展,投资者又将如何调整策略,值得持续关注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