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区块链与数字货币领域,代码 “CFX” 对应的中文名称是 **“树图币”**,这一名称源于其所属公链 ——Conflux Network(中文名为 “树图链”)的核心技术架构。作为国产合规公链的代表性代币,CFX 并非单一的交易型数字货币,而是 Conflux 生态的 “价值载体” 与 “治理凭证”,其名称背后不仅蕴含技术特性,更折射出项目在合规性、性能突破等方面的核心优势。要全面理解 CFX,需从名称由来、技术支撑、生态功能三个维度深入拆解。
一、名称溯源:从 “树图链” 到 “树图币”,技术特性的直接映射
CFX 的中文名称 “树图币”,直接对应 Conflux Network 的 “树图结构” 核心技术。与比特币、以太坊的单链账本设计不同,Conflux 创新性地采用 “树状图”(Tree-Graph)的账本结构,通过多维有向无环图(DAG)实现交易并行处理,解决了传统区块链 “吞吐量与去中心化” 难以兼顾的痛点。这种独特的技术架构让 Conflux 获得 “树图链” 的中文命名,而作为其原生代币的 CFX,自然沿用核心技术标签,被称为 “树图币”,成为技术身份的直观标识。
从代币演进来看,CFX 的名称还承载着生态迭代的历史。Conflux 早期曾发行 “粉丝币”(FC)作为社区激励工具,2020 年主网第三阶段上线后,FC 按 1:1 比例转化为主网币 Conflux Coin,简称 CFX 并确定 “树图币” 的中文名称。这一更名过程不仅是代币标准化的体现,更标志着项目从技术研发阶段迈入生态运营阶段,名称与公链技术、生态定位形成深度绑定。
二、技术内核:支撑 “树图币” 价值的四大区块链技术优势
作为 Layer 1 公链的原生代币,CFX 的功能实现高度依赖 Conflux 的技术创新,而这些技术恰好呼应了区块链的核心应用逻辑:
1. 创新共识机制:PoW+PoS 保障安全与效率
Conflux 采用 “PoW(工作量证明)+PoS(权益证明)” 混合共识机制:PoS 链指定核心区块(pivot 区块),PoW 矿工围绕该区块进行算力竞争,即使遭遇 51% 算力攻击,未获 PoS 节点签名的区块也无法被认可。这种设计让 CFX 的交易确认既保留 PoW 的去中心化安全特性,又通过 PoS 提升效率,目前可实现 3000-6000 TPS 的吞吐量,远超比特币(约 7 TPS)与以太坊(约 40 TPS)。
2. 分布式账本与兼容性:生态迁移的技术基础
CFX 依托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支持交易数据多节点同步存储,同时完全兼容以太坊智能合约 —— 开发者可零成本迁移以太坊生态的代码与应用,这让 CFX 能快速承接 DeFi、数字藏品等场景的需求。截至 2023 年,已有超过 800 万件数字藏品在 Conflux 链上发行,服务爱奇艺、开心麻花等 300 多个品牌 IP,CFX 作为交易手续费与生态激励载体,其价值随应用场景拓展不断提升。

3. 非对称加密:资产安全的技术屏障
CFX 的转账与存储依赖区块链非对称加密技术:用户通过公钥接收代币,通过私钥发起交易签名,确保资产归属的唯一性。Conflux 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的 BSIM 卡,更是将私钥直接存储在硬件中,进一步降低用户资产被盗风险,这一技术落地也推动 CFX 在 2023 年 2 月实现单日 42.6% 的涨幅。
三、生态定位:合规框架下的 “国产公链代币标杆”
CFX 的名称与价值背后,更核心的竞争力是其 “合规性” 与 “生态布局”。作为中国唯一符合监管要求的公共区块链代币,Conflux 曾获得上海市政府 500 万美元研究资助,成为国内首个获官方投资的公共无许可链项目。这种合规优势让 CFX 得以在数字藏品、政务服务等领域合规落地,例如与解放日报合作发行建党百年数字藏品,通过 CFX 完成链上确权与交易。
在生态功能上,CFX 承担三大核心角色:一是交易媒介,用于支付链上手续费、数字藏品购买等;二是治理凭证,持有者可参与生态提案投票;三是激励工具,通过质押、挖矿等方式奖励节点维护者与开发者。2023 年香港加密货币交易牌照开放后,CFX 因 “国产合规 + 香港概念” 成为市场热点,价格一度实现周涨幅 100%,印证了合规与生态对代币价值的支撑作用。
综上,“树图币” 不仅是 CFX 的中文名称,更是其技术架构、生态定位的浓缩体现。作为国产合规公链的原生代币,CFX 通过创新区块链技术解决性能与安全问题,依托合规优势拓展应用场景,其名称与价值共同诠释了 “技术驱动 + 合规发展” 的区块链生态建设路径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