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先明确核心事实:美国从未正式宣布比特币为法定货币,相反,其对加密货币的定位始终围绕 “商品”“资产” 展开,而非主权国家发行的 “货币”。这一立场源于美国对货币主权的坚守、金融监管的审慎性,以及比特币自身特性与传统货币的本质差异,背后是经济安全、金融稳定与市场秩序的多重考量。
从法律与监管定位来看,美国将比特币归为 “商品” 或 “数字资产”,而非货币。2013 年,美国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(FinCEN)首次明确: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不属于法定货币,而是 “可交换的虚拟商品”;2015 年,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(CFTC)进一步将比特币归类为 “大宗商品”,与黄金、原油并列,允许其作为期货、期权等衍生品的交易标的。这一定位决定了比特币需遵守商品交易相关法规 —— 例如,加密货币交易所需注册为货币服务企业(MSB),缴纳资本利得税,而非遵循货币发行与流通的监管框架。这种分类的核心依据是 “货币主权原则”:美国的法定货币只有美元,由美联储垄断发行,且具备法偿性(任何债务都可通过美元清偿),而比特币无发行主体、无法律背书,不具备法偿性,自然无法获得 “货币” 地位。
美国拒绝认同比特币为货币,更关键的原因是维护金融稳定与货币主权。货币是国家经济运行的核心工具,美联储通过调整利率、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经济,而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(不受任何机构管控)与总量固定设计(2100 万枚),若被认定为货币,将直接冲击美元的主导地位 —— 一方面,比特币的流通可能分流美元需求,削弱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效力;另一方面,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(单日波动超 10% 常见)若用于日常交易,会引发物价不稳定、债务清偿风险,破坏经济秩序。例如,2021 年萨尔瓦多宣布比特币为法定货币后,其本国货币与比特币汇率剧烈震荡,通胀加剧,美国以此为鉴,更坚定了 “不将比特币列为货币” 的立场,避免重蹈覆辙。

此外,比特币的特性与货币的核心职能存在根本冲突,这也是美国不认可其货币地位的重要原因。货币需具备 “价值尺度”“流通手段”“贮藏手段” 三大核心职能:作为价值尺度,货币需保持价值稳定,而比特币价格从几美分涨至数万美元,波动远超任何主权货币,无法作为衡量商品价格的标准;作为流通手段,货币需广泛接受且交易成本低,而比特币交易确认时间长(平均 10 分钟 / 笔)、手续费高(高峰期单笔超 100 美元),难以满足日常小额交易需求;作为贮藏手段,货币需具备风险可控性,而比特币受监管政策、市场情绪影响大,2022 年曾从 6.5 万美元跌至 1.5 万美元,贮藏价值远不如美元、黄金稳定。这些缺陷决定了比特币无法承担货币职能,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,自然不会违背货币运行规律,将其认定为货币。
需警惕市场对 “美国加密政策” 的误解 —— 尽管美国未认同比特币为货币,但近年来持续推进加密货币的合规化:2024 年批准比特币现货 ETF,允许传统资金通过合规渠道投资;2025 年出台《加密资产监管框架》,明确交易所、服务商的合规要求。这些举措并非认可其货币地位,而是将其纳入 “资产监管体系”,既利用其市场价值,又防范金融风险。本质上,美国对加密货币的态度是 “开放投资、禁止货币化”,这一平衡策略既避免冲击美元霸权,又不错失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