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作为典型的虚拟货币,其投机性、去中心化特征与中国金融监管导向存在显著差异。多年来,中国监管部门持续出台政策,明确对比特币相关活动的态度,形成了 “全面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炒作、严格管控挖矿活动” 的监管框架,核心政策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。
首先,中国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比特币交易炒作活动。早在 2013 年,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就发布《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》,首次明确 “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,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,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”,禁止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。2021 年,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进一步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将监管力度升级,明确 “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”—— 包括为客户提供比特币交易中介服务、开设交易平台、发行与比特币挂钩的金融产品等,均被纳入禁止范围。这意味着,在中国境内,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从事比特币的集中交易、代币发行融资等活动,已开展相关业务的机构需立即整改退出。
其次,中国全面整治比特币挖矿活动。比特币挖矿依赖高耗能的专用设备,与中国 “双碳” 目标(碳达峰、碳中和)及能源安全战略相悖。2021 年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《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活动的通知》,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 “淘汰类产业”,要求各地全面排查整治挖矿项目:对已建成的挖矿项目,限期关停并有序退出;对正在建设的项目,立即停止建设;同时严禁以任何名义为挖矿活动提供土地、电力、资金等支持。此后,内蒙古、新疆、四川等曾是比特币挖矿集中地的地区,陆续出台具体整治措施,关停了大量挖矿矿场,彻底切断了境内规模化的比特币挖矿产业链。
再者,中国加强对虚拟货币相关风险的预警与宣传。监管部门多次通过官方渠道提示比特币风险,指出其价格受市场投机情绪影响波动剧烈,可能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;同时,比特币相关活动还可能涉及非法集资、诈骗、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,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。此外,中国还加强了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,要求各大搜索引擎、社交平台、应用商店等,不得为比特币相关交易炒作提供推广、引流服务,从传播层面遏制虚拟货币风险扩散。
最后,中国对个人持有比特币的态度相对明确。尽管禁止交易炒作与挖矿,但监管政策并未直接禁止个人持有比特币(如个人在境外平台购买后留存),但强调 “个人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,相关权益不受法律保护”。这意味着,若个人因比特币交易产生纠纷,或因平台倒闭导致资产损失,无法通过中国法律途径寻求救济,进一步警示个人远离虚拟货币投机。
综上,中国对比特币的政策核心是 “禁止非法金融活动、防范风险扩散、契合国家战略”,通过多部门协同监管,从交易、挖矿、宣传等多维度切断比特币在中国境内的流通链条,旨在维护金融稳定、能源安全与公众利益。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