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与以太坊作为虚拟货币领域的两大代表性项目,其创始人背景存在显著差异 —— 一个身份成谜,一个公开活跃,但无论创始人是谁,二者的虚拟货币属性始终未变,我国已明确其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,参与其中面临巨大法律风险与财产损失风险。
从比特币的创始人来看,其身份至今仍是区块链领域的 “未解之谜”。2008 年,一篇标题为《比特币: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》的白皮书被发布在密码学论坛上,作者署名 “中本聪”(Satoshi Nakamoto)。2009 年 1 月,中本聪基于白皮书代码,挖出了比特币网络的第一个区块(创世区块),正式启动比特币项目。在项目初期,中本聪通过邮件与开发者交流技术细节、指导代码优化,但自 2010 年 12 月后,他逐渐淡出比特币社区,最终彻底消失,仅留下约 100 万枚早期挖出的比特币(被称为 “中本聪宝藏”)。多年来,全球众多研究者、企业家试图通过技术痕迹、时间线等线索寻找中本聪的真实身份,曾有学者、程序员被猜测是 “中本聪”,但均未得到证实。这种 “匿名创始人” 设定,也成为比特币被炒作成 “去中心化”“无主权控制” 的重要标签。
以太坊的创始人则是公开且明确的,他是来自俄罗斯的程序员维塔利克・布塔林(Vitalik Buterin)。2013 年,19 岁的维塔利克因对比特币的技术局限(如仅支持简单转账、无法实现复杂逻辑)感到不满,撰写了以太坊白皮书,提出构建 “支持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区块链平台” 的构想 —— 希望通过以太坊,让开发者能在区块链上搭建各类去中心化应用(DApp),拓展区块链的应用场景。2014 年,维塔利克联合安东尼・迪・约里奥、查尔斯・霍斯金森等开发者,通过众筹方式募集资金(以比特币兑换),正式启动以太坊项目;2015 年 7 月,以太坊主网成功上线,维塔利克作为核心领导者,持续参与项目的技术迭代与社区治理,至今仍是以太坊生态的重要推动者,常以 “以太坊创始人” 身份出席各类区块链相关活动(尽管我国禁止此类虚拟货币相关活动)。
需特别注意的是,无论创始人身份是否明确,都无法改变比特币与以太坊的虚拟货币本质及非法属性。一方面,中本聪的匿名性并未让比特币具备 “安全性”—— 比特币价格受投机情绪影响剧烈波动,单日涨跌超 30% 是常态,且因无实际资产支撑,价格可能因市场恐慌、监管打击瞬间暴跌;另一方面,维塔利克的公开参与也未让以太坊 “合规化”—— 以太坊生态内的 DeFi、NFT 等应用均围绕虚拟货币炒作展开,合约漏洞、平台跑路等问题频发,此前多次出现投资者因参与以太坊相关交易亏损数百万元的案例,且因交易非法无法维权。
更关键的是,部分不法分子会利用 “创始人光环” 炒作虚拟货币 —— 例如,借 “中本聪即将现身”“维塔利克看好某代币” 等虚假消息,诱导投资者高位接盘;或模仿比特币、以太坊的创始人模式,虚构 “技术大佬” 身份发行 “空气币”,骗取资金。这些行为进一步凸显了虚拟货币领域的诈骗本质,也印证了我国禁止虚拟货币相关业务的必要性。
综上,比特币创始人 “中本聪” 身份成谜,以太坊创始人是维塔利克・布塔林,但二者的创始人背景与项目价值无关,更无法改变其非法属性。公众需清醒认知:虚拟货币的创始人信息不是 “投资安全” 的保障,远离所有虚拟货币交易,选择银行理财、基金等合法金融渠道,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唯一正确路径。














